摆了33年的修鞋摊 默契了街坊邻居
任师傅是四川达州人,“年轻的时候不好生读书,就晓得扇‘洋画’,成绩不好嘛,只有学门手艺。”十几岁的时候,他听说在成都修鞋的姐夫一个月能挣七八百块钱,二话不说跟着姐夫到了成都学手艺。
1987年,成都普通家庭的月收入不过一两百,任山强靠着自己的手艺可以挣一千多块钱。到了90年代,人们生活条件明显变好了,修皮鞋的人越来越多,“那个时候日子好过?!比问Ω档男扌驮谑怕仿房诘囊豢么笫飨?,街坊邻居们从这里走过,会跟他打打招呼?!拔夷钦蠡故切』镒泳驼宜扌樱彝薅舱宜?。”住在附近的一个老住户,拿着自己孙子的鞋,让任师傅帮忙粘一下胶,“现在孙娃子的鞋,还是找他修?!闭驹谂员叩囊桓霭⒁趟担骸八忠蘸?,收费合理,我们经常给他介绍生意。”
阿姨口中的“收费合理”,在年轻人看来却十分“不合理”。鞋子“张口”了粘一下,2块钱,补个鞋底,5块钱,小朋友的凉鞋,蝴蝶结快掉了,他用胶粘牢了之后不放心,又用线缝了一圈,一双鞋才收了4块钱。30多年,物价已经涨了很多倍,任师傅补鞋子的收费也就涨了3、4块钱?!拔艺醯氖墙址涣诰拥那?,大家都是熟人熟事,我不好意思涨价。”
在任师傅的修鞋摊呆了一上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下午来拿”。邻居们找老任修鞋子,不需要多说,只跟他说是什么问题,把鞋子递给他就走了。这是他和街坊们之间的默契。任师傅平时生意好的时候,经常忘了吃饭,两三点不忙的时候,他就会带着自己的午饭到居民陈大爷家热一热。很多邻居会让任师傅中午在自己家吃饭,但脸皮薄的他总觉得不好意思。
“像我这种摊摊以后肯定没得了”
“天气热了做活路快,胶融化得快,胶板都要好切些?!苯胂奶斓某啥?,一言不合就热起来了,但是有大树的庇护,任山强的小摊还算凉快。
每天早上6点半,任师傅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到了摊位上,一坐就是一天,把活儿干完基本都是晚上7点多了,骑自行车权当锻炼锻炼。
跟你聊天的时候,任师傅也不会停下手中的活,“今年生意不好,要是去年,我才没时间闲聊呢,活路都做不完?!彼骄刻煲薏故杆?,绝大多数都是街坊邻居的,每次修好鞋,他会免费帮客人用鞋油把鞋子擦干净?!跋衷谔员ι霞甘榍寄苈蛩?,穿烂了就扔了,修鞋的越来越少了。”
虽然劳累,但是任师傅每个月的收入不过两三千块钱。这30多年,任山强搬了十几次家,牧电路、清波小区、万家湾、黄土……搬家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租金。现在他的房子在茶店子附近,“就是搭的偏偏”,300块钱 一个月的房租,他还可以承受。
和任师傅一起学手艺的老乡们,早就改行了,开出租的、做装修的,似乎都比他活得“体面”,任山强始终守着自己的手艺,没想过改行,也没想过开店,他觉得自己这样挺自在的。每年到了农忙时节,他就回老家帮忙,结束了农忙又回到成都,回到那棵大树下。
“你觉得修鞋这个行业会消失吗?”
“只要有人穿鞋,就不会消失,只不过以后像我这种摊摊肯定就没得了,都开门店了?!?
(胡瘦影/文 周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