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往往构成这个城市、一个片区发展的核心优势。
从明代起就已经存在并初显市井文化的顺城大街,经过早期的商业萌芽以及成都区划调整之后的全省第一个金融特色街区和第一家证券交易“一级半”市场,成都首个CBD的商务中心、成都第一批高端商务楼宇集聚区等市场繁荣,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更多源泉活水。
随着城市发展和新的产业架构重新出现,拥有深厚底蕴与积累的顺城大街片区,全新始航。依托公园城市理念,全力推进顺城大街楼宇“转改升”,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功能完备、文化底蕴浓厚的现代街区,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融商务聚集地迈进。今天,就带您一起走进顺城大街,读懂他的过往。
历史过往
明
明蜀王府萧墙之东垣所在地,故名,分上、中、下三段,分别为上西顺城街、中西顺城街和下西顺城街。
清
上西顺城街清光绪初年原名“半济堂”,因街区内有半济堂药房得名。
中西顺城街清光绪初年原名“皮房街”,因皮货市在此得名。
下西顺城街清光绪时原名“西顺城街”,后改为下西顺城街。
1911年后
民国时期的“银钱总市”、“油米钱业工会”,新中国时期的红旗菜市场。
1992年后
1992年,顺城大街由原上西顺城街、中西顺城街、下西顺城街、安全巷、线香街拓建而成。
顺城街因改造而宽阔坦荡,远近闻名,故保留以作专名,并将街道通名“街”提升到“大街”层次而统一命名为“顺城大街”。
目前成都市惟一以“大街”命名且发展核心商业商务功能的街道(基他为武侯祠大街、一品天下大街,均为休闲商业、居住功能)。
曾经辉煌
第一次提出CBD概念
CBD建设开拓者
1991年青羊区建制后,规划建立成都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这是成都首次提出CBD概念。中央商务区(CBD)以骡马市、顺城大街为基点建设商务中心,以天府广场为文化博览区中心,新华大道、东城根街一线为生活配套区。
第一批高端商务楼宇
楼宇经济先行者
1993年6月改造建成顺城大街,继后1994年,配合顺城大街改造工程,进行上西顺城街与古中市街交汇处改造项目,在原址修建成都世界贸易中心,吸引了招商银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等企业入驻。1998年成都第一座国际标准甲级写字楼冠城广场建成,拉开了成都优质写字楼建设的序幕。
第一个金融特色街区
金融总部集聚地
顺城大街板块是成都最早的CBD,是成都楼宇经济的发源地,也是最早的“金融一条街”,先后入驻建设银行省分行,农业银行省分行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的成都分行。50%的国内中大型银行区域性总部入驻,被誉为“中国西部财富坐标”。
第一家证券交易市场
股票交易拓荒者
1991年12月26日,成都第一家证券行——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在红庙子街挂牌营业。四川第一家上市公司——四川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曾在“红庙子”摆摊发行,股票自发交易市场在红庙子街形成,当时是中国最大的“一级半”市场。
未来可期
青羊建区以来,一直将顺城大街片区作为核心发展区域,孕育了“红庙子”股票自发交易市场,诞生了成都乃至四川的第一代“股民”,折射出成都乃至四川在金融领域最初的探索,深厚的金融文化底蕴也映照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资本市场的风云历程。
顺城大街区域金融文化底蕴深厚,产业价值优势明显。1991年成都区划调整后,顺城大街区域作为成都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金融极核和楼宇经济特质初现,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占全市比重的3.71%。
楼宇作为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载体,顺城大街片区载体优势突出。片区聚集楼宇28栋,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是楼宇最为集中的区域。区域楼宇总计纳税超过22亿元,其中8栋亿元楼宇占全区的比重44%。市场认可度高、高品质商务商业载体丰富、高端酒店品牌和大型商业项目聚集,是片区商务楼宇的特征所在。
2017年11月,高47层210米的天府广场CBD第一高楼的丰德成达中心项目顺利封顶,集中央公园、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高端商务中心于一体,兼具 “蜀都味”和“国际范”,将成为新的成都城市会客厅和片区未来新的产业高地。
厚植产业、文化基础,青羊区将以片区改造提升为契机,以浓厚的金融产业氛围和新旧融合的时代记忆特色的现代活力街区为目标,营造活力功能场景,展现不同时代建筑特色,呈现缤纷景观;培育优化核心特色产业,集聚新的产业发展势能,形成以金融商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片区产业特色,实现产业发展的动能转换,打造成为楼宇载体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金融特色功能明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商务聚集地。
?。ㄕ殴?文 闫青/图)